在两千年的皇权社会中,很多官员可以说是被冤杀的。翻开史书,可以找出一大把被冤杀的的官员。可是,今天提到的五个人,恐怕是这一群冤死鬼中死得最没名没分,最有冤无处说,有苦没人诉的。
以前我们以为岳飞死得很冤,因为秦桧说过一句:“莫须有”。可实际上对岳飞的判决书还是有说的出来的理由的,其中最大一条就是作为军区司令,朝廷让你回来你不回来,这在哪个朝代,都是有军阀割据的嫌疑的。
于谦死得冤吗?冤。可是谁让你在老皇帝还没死的时候,就立一个新皇帝呢?你搞一个监国不好吗?说轻了,你掺和的是皇上家里的事情;说重了,你是私立朝廷,僭越了。
袁崇焕冤吗?冤。可是谁让你一开始满嘴跑火车说你肯定能把满清挡在关外,还不得到老大批准就直接杀了建立皮岛敌后根据地的军级干部?
戊戌六君子冤吗?冤。但是你们要改政体,那么既然政变没成功,被人以政变的理由杀了,也算有个说法。
以上这几位冤大头,虽然死得冤,但还是能拿出一些杀他们的理由的,虽然这些理由可大可小。
但是庚子年这五位,连死的理由都很滑稽。
他们是: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吏部左侍郎许景澄,兵部尚书徐用仪、户部尚书立山、内阁学士联元、太常寺卿袁昶。
这五个人的主要犯罪事实是在1900年6月16日慈禧主持的朝议上,端王载漪正式提出“请攻使馆”。许景澄站出来反对,他认为“攻杀使臣,中外皆无成案。”他以后在与袁昶联名上《请速谋保护使馆,维护大局疏》,明确无误地表明进攻使馆的严重性,认为春秋大义,不斩来使,围攻使馆,杀害公使,不合国际公法,绝不可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。结果以一国而敌各国,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。
6月17日在第二次朝议上,许景澄陈奏:“闹教堂伤害教士的交涉,过去办过。至于杀使臣,烧使馆,即使国际上亦罕见此种成案,不得不格外审慎。”
随后这五人曾上书表示“奸民不可纵,外衅不可启。”这便种下了杀身的祸根。
6月21日,慈禧正式发布宣战诏书。
7月28日,慈禧太后下诏称许景澄、袁昶“屡次被人参奏,声名恶劣。平日办理洋务,各存私心,每遇召见,任意妄奏,莠言乱政,且多语离间,有不忍言者,实属大不敬,若不严行惩办,何以整肃群僚,袁昶、许景澄均着即行正法,以昭炯戒。” 许景澄与袁昶被处决于菜市口刑场。
袁,许二人死了,罪名是“任意妄奏,萎言乱政,且多语离间。。。”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“妄议朝政,说话负能量太大,老是用负面信息泄气(萎言),还传播谣言惑众(离间)”。两个大臣在朝议上发表意见被说成是妄议朝政,而且要致死,在我的记忆中,自秦汉以来以这个罪名杀大臣的,好像只此一次。其它的时候,找也要找出点前面几位那种可以冠冕堂皇写入史册的理由。
袁,许死了,可还有个罪名,还有一份诏书。可后面在8月11日死的那三个人,却连这几句都查不到。
徐用仪死了,罪名我没查到,反正他也在那五个上书的人中。
联元的死,据说罪名是“藏匿洋人”。
立山的死居然让我看乐了。他在朝议中据说就说了一句“臣主和”,被政敌端亲王骂为“言不祥”。说话不够祥瑞,也会死。财政部长啊,就这么定了生死。
看到这里,诸君觉得这五个人死的冤吧?还不够冤。
关键是七八月才死,第二年二月十三号就平反了!太后还是那个太后,朝廷还是那个朝廷,仅仅六个月,尸骨还没烂透吧?
冤不冤?还不够冤,因为事情还没完。
戊戌变法死了六个人,史称“戊戌六君子”。那这五个人既然是保大清的,不想改政体,死后还平了反,能叫“庚子六君子”吗?不行!
因为你们平反太快了,还是洋人在条约里逼着平反的,够不上反帝反封建,所以只能叫“庚子被祸五大臣”。
还有比这五个人死得更冤的官员吗?